失明,在古今都是重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在中国历史上,眼有残疾的名人很多。如先秦时著名音乐家师旷,“生而无目”,自称“盲臣”、“瞑臣”。三国时被曹操称为“天下奇才”的著名将领夏侯惇,因瞎了一只眼,人称“盲夏侯”。
如果谈到励志,最有名的一位盲人,当推先秦时期的史学大家、鲁国盲人左丘明。凡熟知国学者,没有不读《左传》、《国语》的,这两部先秦时代重要史书的编修者,就是左丘明。《左传》除所记史实的重要外,还开创了中国史学著述风格,为后世史家所推崇,对史家编纂中国历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其“直书无隐”便为司马迁以来的中国良史所继承,成为古人著史的基本原则之一。《左传》首创“君子曰”格式,这为史家发表一家之言提供了空间。《国语》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全书21卷,分别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料。在作《国语》时,左丘明双目已经失明。出于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将几十年来的所见所闻、各诸侯的要闻和君臣得失的话记述下来,最终编修成了又一部中国历史名著。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称“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就是这么回事。
在古代残疾人群中,肢体残疾比双目失明的要多,其中以下肢残疾所占比例最大,腿脚不便的名人也不少。如献出著名宝玉“和氏璧”的卞和,就是一位双脚皆失的残疾人。卞和致残为后天原因。据《韩非子·和氏》记载,卞和在荆山上伐薪时,偶尔得一璞玉,先后献于楚厉王、楚武王,但此二王不识货,卞和因此被先后砍去左脚和右脚,此即“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一说。幸好楚文王识宝,琢成举世闻名的“和氏璧”。
卞和被砍去双脚,这叫受“刖刑”。刖刑是古代的酷刑之一,入“五刑”之列。刖刑又称剕刑,轻者砍单脚,重者除双脚。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膑,生前便曾被魏国人“刖”过。但他没有屈服于命运,后得到齐国田忌的信任,多次设奇谋指挥军队,打败了当年另一对手、军事家庞涓率领的魏军,逼杀庞涓。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人,为杰出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成绩非常优秀。之后,庞涓被魏惠王任命为将军,他自思本事不及孙膑,设下毒计,把孙膑骗请到魏国,谗言害之。昏庸的魏惠王把孙膑办了罪,在他脸上刺字,还剜去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孙膑因此再也无法站起来。庞涓本想让孙膑“欲隐勿见”,让他从此消沉,但遭受非常打击的孙膑没有因此萎靡不振,反而活得更坚强,更有价值。孙膑后被齐国使者带回了齐国,田忌慧眼识人,收留了孙膑,孙膑的智慧和胆识得以展露。孙膑的杰出军事指挥才能和超人智慧,在“围魏救赵”等战役上更发挥得淋漓尽致,改变了当时中国历史的走向。孙膑后来将其军事心得和作战经验著述成书,即《孙膑兵法》。该兵书与其祖辈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一道,对中国古代军事战争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古代残疾人中,生理上有缺陷一族往往被忽略。其实,这部分人的痛苦并不比其他残疾人少,只不过更隐蔽。其所受的心理伤害比缺腿少眼更严重,有的人甚至觉得“生不如死”。
展开全文
古代有生理缺陷的名人,绝大多数是后天造成的。“五刑”之中的宫刑,是导致古代生理残疾人大增的重要原因。所谓“宫刑”,就是破坏人的生殖机能,“男子割势,女子幽闭”。宫刑,又称腐刑,仅次于死刑,行刑时毫无人道可言。在生理残疾的古代名人中,最常被提起的当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史记》作者司马迁。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任太史令的司马迁,因替出击匈奴、失败投降的将军李陵辩护时,说了几句公道话,惹怒汉武帝刘彻,被下大狱。在无钱赎罪的情况下,司马迁“忍辱苟活,自请宫刑”。受刑之后的司马迁曾痛不欲生,但想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坚持了下来,最终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司马迁的事迹无疑成了励志典型,对司马迁最为崇拜的是古代特有的残疾人群——“太监”群体,曾将司马迁视为“祖师爷”而顶礼膜拜。这个人群中还出现过多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残疾名人,如蔡伦、郑和。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自幼年入宫,成了一名宦官,东汉和帝刘肇时为中常侍,后加尚方令。虽为一名残疾人,但蔡伦心灵手巧,喜欢制作器皿物品,在担任尚方令后,“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当年宫廷民间的书写材料主要是缣帛和竹木简牍,但前者成本太高,后者书写、阅读不便,于是蔡伦改进当时民间用碎麻捣成纤维挤压成型的原始造纸术,制造出了可以用来书写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张。永元十七年(公元105年),蔡伦把这批纸献给和帝刘肇,受到刘肇的称赞,特封蔡伦为“龙亭侯”,其所发明的纸张也被称为“蔡侯纸”。蔡伦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后,天下从此“莫不从用焉”,不仅为中国,更为整个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造纸术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现代西方学者还将其排入“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A
编者按
1度,打造原创情感故事,碰撞经典影视影评,倾吐喜怒哀乐心情,直抒小诗美文情怀!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分享你的芬芳馥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