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首播以来,《甄嬛传》一直稳居“国民剧”的宝座。与许多宫廷剧不同,这部剧没有美化皇宫生活,反而通过甄嬛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一个纯真少女如何在权力的漩涡中经历蜕变的故事。通过她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皇权对人性的无情摧残。例如,皇帝将后宫的女子视作“工具”,让人对“绵延子嗣”这一最大政治使命感到无奈;在层层等级制度下,女性的生存更是充满了困境,戏中提到的“颜色如花,命如一叶”则深刻揭示了这一点,狠狠撕开了浪漫化宫廷生活的面纱。
甄嬛从一个善良的少女逐渐变得“腹黑”,这一转变并不只是简单的黑化,而是一种在封建压迫下的反抗与求生。她在权力欲望与自己保留的“玲珑剔透之心”之间的搏斗,尤其是她对边缘人的救助(如叶澜依),十分引人共鸣,仿佛映射出现代人在职场和家庭中所经历的人性挣扎。
回想甄嬛初入宫时的青涩模样,尤其是第一次见皇帝时的羞涩与紧张,与后期她狠绝的决策(如对弑君前那冷峻的目光)形成鲜明对比。孙俪通过微妙的表情变化实现了角色的无缝切换。曾经她在一场哭戏中险些入戏太深,需剧中的陈建斌提醒她“这是在演戏”。为了能够驾驭大量的文言台词,她提前30天开始准备,并设计了“表情图章”来帮助情绪转换(例如用笑脸标记开心的场景)。在长达76集的拍摄中,她每天工作12小时,身体承受着巨大的负荷,甚至因为头饰导致肩颈劳损。
展开全文
在此之前,孙俪的形象多是清纯如《玉观音》中的角色,而甄嬛的复杂性却要求她跳出舒适圈。尽管导演郑晓龙认为她将激情悄然注入角色,但依然有观众认为她后期的黑化戏份稍显用力。之后,她在《芈月传》《理想之城》等剧中试图进行更加外放的演绎,但甄嬛在“收放自如”间展现出的艺术价值依然被广泛认可。正如剧评人所言:“她让观众坚信,这不是孙俪,而是真正的甄嬛。”
《甄嬛传》的经典之所以能深入人心,源于其思想深度、艺术匠心与文化共鸣的完美结合,而孙俪的演技正是这一经典的核心支柱之一。借助甄嬛这一角色,孙俪完成了从“本色演员”到“角色塑造者”的华丽转身。虽然后来的作品也有所突破,但无疑,《甄嬛传》是她演艺生涯的巅峰。正如网友所说:“孙俪之后,再无甄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