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571课:细说“殳”字,“殳”是啥样的兵器?

《说文解字》第571课:细说“殳”字,“殳”是啥样的兵器?

(殳的字形演变)

在甲骨文、金文中,“殳”的字形都是一只手持一只殳的象形,林义光《文源》所以, “殳”最初是象形字。本义是一种古代长兵器,以竹、木制成,一端有棱无刃。

《诗·卫风·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我的丈夫执长殳,做了君王的前锋。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淮南子·齐俗》:“昔武王执戈秉钺以伐纣胜殷,搢笏杖殳以临朝。”过去武王手持戈钺,以武力讨伐纣王,并战胜殷朝建立周朝,以后便插着笏板、拿着殳杖上朝视事。

白居易《题座隅》:“手不任执殳,肩不能荷锄。”

“殳”在本义之外,还有其他用法:

(1)戟柄。《方言》卷九:“三刃枝,南楚、宛、郢谓之匽戟,其柄自关而西谓之柲,或谓之殳。”

(2)古代船尾用以控制行向的工具。《说文·舟部》:“般,辟也,象舟之旋,从舟,从殳。殳,所以旋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殳,谓所以刺船者也。”其实就是舵的一部分。

(旧式船舵)

此外,“殳”还是姓氏。《广韵·虞韵》:“殳,姓。”

“殳”的小篆写法如图:

(殳的小篆写法)

2、祋。读 duì。《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祋,殳也。从殳,示声。或说城郭里高县羊皮,有不当入而欲入者,暂下以惊牛马曰祋,故从示、殳。《诗》曰:‘何戈与祋’。”形声字。本义是殳。这里的《诗》,指《诗·曹风·候人》:“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官职低微的候人,身背长戈和祋棍。

《后汉书·马融传》:“祋殳狂击,头陷颅碎。”李贤注:“祋,亦殳也。”用的也是祋的本义。

(古青铜祋)

《说文》所说另有一义 指古时用竿悬羊皮于城郭市里,以惊牛马。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谓悬羊皮之竿为‘祋’也。”所以“祋”也是由“示”、“殳”组成的会意字。因为“示”有“示意”的意思。

此外,“祋”还是姓氏。《万姓统谱·泰韵》:“祋,见《姓苑》”

“祋”的小篆写法如图:

(祋的小篆写法)

3、杸。读音有两个:

(一) shū。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杸,军中士所执殳也。从木,从殳。《司马法》曰:‘执羽从杸。’”会意字。本义是殳。古兵器名。即上面所说的“殳”。这里的《司马法》句,当从古本,今本无考,意思是说拿着箭羽的跟随着拿着杸竿的。王筠《说文句读》:“‘杸’当是‘殳’之重文。”因为军中士卒所持“殳”并不皆用积竹,故“杸”字从木。严格地说,“杸”,即带有木竿的殳。

(带有木竿的殳)

(二) duì。读音出自《集韵》。木名。《集韵·夳韵》:“杸,木名。”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杸”的小篆写法如图:

(杸的小篆写法)

4、毄。读 jī。《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相击中也。如车相击。故从殳,从軎。”会意字。本义是击。《说文》的解说,是车马往来,车毂相击而中。象车相互摩击,所以由殳、由軎会意。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軎,车轴端也;殳,可用击之物。”两车交错,车毂相击,会意“击”。王筠《说文句读》:“《说苑》:‘齐人甚好毂击相以为乐。’”

(古代战车的车毂很像殳)

车毂在古代战车战争中,也是武器。

“毄”的小篆写法如图:

(毄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571,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office365网页版无法使用 【Allerair空气净化器专区】报价 评测 导购 图片(Allerair)Allerair空气净化器大全
36365 全民奇迹丨4月22日维护通知

全民奇迹丨4月22日维护通知

📅 07-08 👁️ 1833
36365 lol怒熊沃利贝尔皮肤多少钱?

lol怒熊沃利贝尔皮肤多少钱?

📅 07-07 👁️ 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