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春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无党派人士熊筱娟
熊筱娟,宜春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省高教中青年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然而真正让人们记住的却不是她那些头衔和荣誉,而是她平常生活、工作中对他人、对事业奉献的各种爱……
“爱”使她成为一位甘于奉献的敬业者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科研工作者熊筱娟教授一直以来,乐于从教,勤于功业,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热爱着自己所从事的教育科研事业,兢兢业业地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熊筱娟教授身体不好,胃、肾、脊椎都患有疾病。但对事业的爱及强烈的责任感驱使她一直加班加点地忍着病痛,超负荷地工作。为了科学研究,在连续5天高烧39~40℃,全身布满出血点,嘴唇起满了水泡,吃东西、说话张口都困难的状况下,却硬是不肯离开实验台,坚持到实验完毕;为了不影响给学生授课,尽管她胃痛得弓着背、流着汗,却仍见她带着平常的笑容,硬挺着上好上完这堂课。长期的身体透支,使她的胃病严重到不得不住院手术治疗。然而,就在住院治疗期间,她除了安排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外,还不忘抓紧备课、不忘对毕业学生论文的指导。出院到现在,靠吃半流质来支撑身体的她,却不肯落下一节课。三尺讲台上,仍活跃着她瘦弱的身影,传来她洪亮的声音。人们总带着疑问,拖着病体的她,说话都中气不足,为什么一站到讲台上就来劲了,就那么地充满活力?熊筱娟教授解答道:“因为我爱教师职业,爱这三尺讲台,是这爱的源泉,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近年,她不但承担了药学、生物制药专业《药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作为骨干还参加了“天然药物学”省级重点学科及“生物制药”省级品牌专业的建设,是“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 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主持了多项省级教改课题。多年来,但凡与熊筱娟教授共过事的人都知道,她是个地地道道的“工作狂”。
“爱”使她成为一位忠诚献爱的知识传播者
熊筱娟教授常说:“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自己必须出色。教师要出色,就要敬业、精业”。为了做到让学生喜欢她的课,喜欢她任教的学科。熊筱娟教授要求自己首先要做到“精业”。不断地进德修业,多读书,勤钻研,不断更新知识,吸收、存储学科前沿的知识与成果,使自己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她始终认为“只有真才实学之师,才能成为授人之道的“经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备一桶水”。为了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她力求备课充分,往往是挑灯奋战。通过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综合书本与前沿知识,充实临床、科研实例,介绍新的研究进展,使讲课内容有血有肉。为了生动、精彩地授课,激起学生的课堂兴趣,她注重在讲课语言、语气、节奏等授课技巧上不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力求每节课都让学生满意。“我们都很喜欢听熊老师的课,她讲课生动、激情、新颖、艺术,她上课班上出勤率最高”。这是熊筱娟教授所教过的学生对她的教学作出的一致评价。
熊筱娟教授要求自己既要做好“经师”,又要做好“人师”。她虽然不是辅导员、班主任,只是一名课任老师,却常在课后以朋友、长者的身份主动去关爱学生。学生们也很喜欢接近她,有困难、想法、困惑也愿意与她倾诉、交谈。她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甚至在外地,只要接到学生的电话,从不漠然了事,随便应付,每次都会耐心解答,想法帮忙。2005年,02级生物制药班的黄玉伦同学胃大出血,住进了市医院,但进院后没作明确的诊治,学生心急恐慌地打电话给她,不巧当时她出差在昌。第二天回宜春后,她便立即赶到医院,找到消化科主任,请她亲自诊治。见患病学生紧张不安,当即放下自己的工作留下来陪伴、安慰他。想到他胃出血这几天只能吃半流质,熊老师又连忙赶到超市,自己掏钱买好百合面、百合粉等送到医院,让他感受到似父母、似亲人般的爱……。
熊筱娟教授爱学生的另一种体现是“严谨治学”。她常说到自己现在能在科研、学术方面有所作为,与当年严师的指导分不开。所以,她不忘以真学、真信、真干的理念规范自己,教育学生。尤其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为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研、学术道德,努力做一个有德之人、有为之人、诚信之人。她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以身作则。她对实验中的每个数据都要认真求证,对论文中的关键措辞反复推敲,决不准许所指导的学生在学术上有丝毫的马虎,更不允许弄虚作假。她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都经过她反复多次严格修改。对她这种“较真”的行为,有些人不太理解地认为:“这样做太傻了,累坏了自己不说,学生还不一定领情。”可熊筱娟教授却是这么傻地坚持着自己这种爱的原则。因为,她始终认为:“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
熊筱娟教授一直努力地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2005年,在学校首次进行的老师向学生述职的活动中,她短短10分钟的述职就被学生多次的掌声打断,连在场的有关领导也深受感动。这不但表达了学生对熊教授的无比敬意,也是熊教授以其高尚的精神境界、崇高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拥戴的最好体现,也是她爱学生,学生爱她的最好回报!
爱使她成为一位执着勤奋的科研耕耘者
熊筱娟教授衷爱科研工作,在品尝过其中的甜、酸、苦、辣后,更加矢志不渝。近年,作为“863”课题组的副组长,主要负责主持乌索酸抗肝炎的药效、毒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在学校缺乏动物实验条件及身边没有一个助手的情况下,经常孤军一人在外地、外单位做实验。期间,经受过南昌40℃的高温、长春零下24℃寒冷的考验。在南昌大学医学院、省药物研究所、吉林大学等单位,凡与她一起工作过的人对她都有个共同的看法“认真、拼命”。
2003年12月,为了解决乌索酸生物利用的问题她孤身一人出差东北,去沈阳药科大攻关。经历3天2晚的孤独旅程到达沈阳,迎接她的是漫天飞雪,寒风凌冽,等找到从未谋面的国内药动学权威钟大放教授时已成雪人。椐说那天是当年当地最冷的一天,气温在零下24℃。一个女同志为科研攻关,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不远千里孤身闯关东,钟教授和他们的同事也被她执着的精神感动,连说了几个“不简单,不容易”。为尽最大努力帮助攻关,钟教授主动联系吉林大学国家平台帮忙。顾不上饿了2餐的肚子,谢绝了钟教授为她准备的午餐,提着行礼顶着大雪又匆匆赶赴长春。在吉大做课题,吉大的教授与同事们,也被熊筱娟教授对事业的执着及吃苦精神所打动,在没有支付一分钱实验费的情况下,放下自己手上的重要工作,优先帮她解决难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熊筱娟一份刻苦努力,一份精彩收获。她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市级科研计划28项课题,已有19项已通过技术鉴定,成果达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其中:获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江西省标准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乌索酸在制备抗病毒性肝炎药物及其制剂中的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该发明专利获“日内瓦国际发明专利技术成果博览会”金奖、“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有12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被企业应用、推广,累计新增产值3.8亿元,创利税750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今年8月,在宜春学院召开的首届“十佳百星”表彰大会上,熊筱娟教授一人就荣获了“爱岗敬业之星”和“科研管理之星”两项荣誉。
2006年,勤奋不已的熊筱娟教授有了个人身份上的又一变化。身为省无党派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宜春学院无党派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的她光荣地当选为宜春市第二届政协委员。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熊筱娟教授就是以对自己的职业、岗位、学生“赤子”般的挚爱之心书写着她的事业,“爱”,使她成为了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出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