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务公开 | 重要新闻 | 本部时讯 | 市县信息 | 多党合作 | 民族宗教 | 港澳台海外 | 党外干部 | 非公经济 | 高校统战 | 机关党建
 
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宗教
字体:[] [] []

深挖文化 整合资源 打造禅宗旅游金招牌
  发布日期: 2018年01月02日

以宝峰镇为例浅谈对宜春市禅宗旅游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中共宜春市委统战部  邓灵

 

宜春是“禅宗圣地”,蕴藏着丰厚的禅宗文化积淀。“一花开五叶,三叶在宜春”,其中的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三宗,或发祥、或肇始、或成型于宜春这方禅宗沃土。目前境内有两座名寺,三家祖庭,十大寺院,30余处庙宇,1000余座塔亭,可谓是云蒸霞蔚,遍及宜春。近年来,宜春市委市政府大力提倡发展禅宗旅游,充分发挥禅宗文化资源优势,丰富禅宗旅游新业态,做旺景区,为全域旅游的发展作贡献。然而,对禅宗旅游的开发与品牌建设的研究,落到各个地方却是少而散乱的,禅宗旅游带来的效益也不是特别明显。本文仅以靖安县宝峰镇开发禅宗旅游为例,分析宜春市禅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尝试提出一些粗浅的思考和建议。

近年来,靖安县宝峰镇依托宝峰禅寺和三爪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两大优势资源,着力打造禅宗文化和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旅游小镇,先后获得了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江西十大休闲旅游小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禅韵生态小镇,2017年接待游客达120万。但是,仅从发展禅宗旅游的角度来看,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禅宗旅游带来的效益占比非常小,尤其突出的是“旅游名气大、人气不旺”。而这也是其它地方的“病灶”所在。归纳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禅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传递渠道单一。大多数游客甚至本地群众对禅宗文化并不了解,甚至因为迷信市场的需求加剧了他们对禅宗文化的曲解,文化传递渠道的单一和旅游业务队伍建设的落后等影响了禅宗文化的有效传播。比如,到靖安旅游的大多数游客是被宝峰禅寺的名气吸引而去,但对禅宗文化的内涵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只热衷于烧香礼佛、游览寺院,反而对水上漂流、滑草溜索等生态旅游项目更感兴趣。我们在禅宗旅游的开发中,对禅宗文化内涵的挖掘不深入,传递渠道单一,缺乏有特色的禅宗文化体验项目和周边产品,影响了禅宗文化在游客中的传递,大部分游客没能通过对禅文化的体验而获得心灵上的感悟,没留下深刻的印象。

2、禅宗旅游开发模式不成熟,各自为政问题突出。宝峰镇主要是通过打造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的“宝峰讲堂”和宝峰孝文化庙会两大文化品牌,举办旅游节庆活动来吸引游客。相对来说,禅宗旅游的开发模式十分单一、不成熟,效果也不理想。其它地方如袁州慈化也是依托普庵文化举办庙会活动吸引游客;洞山普利禅寺、仰山栖隐禅寺则每年都会组织多次禅修班宣传寺院和禅宗文化。更多的地方是依赖于当地寺院开展的佛事活动吸引游客来带动禅宗旅游,且存在各自为政、各行其道的问题,没能抱团发展,显得散乱无章、更无法形成特色品牌,影响力和推广力都非常有限。

3、禅宗旅游配套设施等级低,项目签约快见效慢。一个地方的旅游市场要繁荣,“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缺一不可。然而宜春的禅宗旅游存在缺乏统一规划、配置等级低的问题。放眼整个宜春,至今也没有一家上档次、有格调的斋菜馆,更找不出一家知名的禅意酒店。不少项目重规划轻落实,签约快、见效慢。如城中心的禅博园,在规划之初就设计并建成了斋菜馆、禅修中心等场馆,但至今没能吸引招募商家入驻,游客也是寥寥无几,一直处于财政补贴仍年年亏损的境况。又如宝峰镇,从1998年以来,先后引进或开发旅游项目21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神仙谷漂流、香樟谷养生养老基地、禅意养生乐园、颐生园(国际)禅修养老养生度假山庄等6个。但是目前仅有6个仍在运行、在建和规划中的有5个、已经停业的达10个。特别是近几年已签订投资协议的几个亿元以上项目,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项目开工滞缓,建设周期长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部分已落地的项目也存在经营困难,有的已经闲置或停业。

调研发现,除上述几个主要问题,宜春的禅宗旅游还存在道路不畅通、附加产品开发不够、缺乏复合型旅游人才等问题。总体来说,宜春市的禅宗旅游仍处在起步摸索阶段。合理规划、开发好各地特色禅宗资源,推动我市禅宗旅游向前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1、找准市场定位,深挖文化内涵。发展禅宗旅游,首先要找准市场定位。目前面对的旅游群体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本地居民以及各大旅行社带来的外地观光游客。他们对禅宗文化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即使到各大寺院去也只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游玩,禅宗旅游远不如生态旅游对他们的吸引力大。另一种是前来参禅打坐、放松身心的白领游客。他们是各个企业的精英骨干,有稳定的较高收入,也有着很多难以舒解的压力,他们多数是参加寺院举办的禅修班,希望通过禅修、冥想等放松身心,获得心灵上的感悟。建议应当瞄准以白领“禅宗休闲游”为主的中高端市场,深挖禅宗文化内涵,通过打造禅修营、禅斋美食、瑜珈禅馆等禅宗文化体验项目,开发系列周边产品来推动禅宗旅游发展。

2、做好规划设计,加大推广力度。人们消费文化,实际上是在消费体验,能够让游客有一种独特的情感享受,这是禅宗旅游项目经营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建设“禅宗圣地”的背景下,要加大力度对禅宗主题旅游项目、禅宗公园、购物街区等进行全方位的规划、整治、开发。在各个项目的外围环境、建筑本身以及内部的结构设计上突出文化内涵与个性,使得项目设施既具备放松身心又具视觉上的景观效果,使之更符合“禅宗圣地”的文化意境。同时,要加大宣传推广,制定契合的推广语,制作统一的视频宣传片,有针对性的进行项目招商,将“禅宗圣地”打造成一张靓丽的名片。

3、加快路网建设,创新开发模式。尽快打通明月山到宜丰黄檗寺和洞山普利禅寺、奉新百丈寺、靖安宝峰寺等之间的快捷通道,与中心城区、周边市县景点串点成线。倡导“禅宗+生态”旅游,将禅宗文化资源与自然生态资源相结合,发展禅宗生态旅游,形成禅宗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核心外围”相互结合的旅游区域。比如,可以结合温汤的温泉旅游资源,开发系列的美容按摩、瑜珈禅宗项目。

4、倡导禅修养生,丰富住宿类型。去体验悠然的慢生活,来一次“禅修之旅”已渐渐成为现代人舒缓压力的新方式。仅仰山栖隐禅寺2017年就举办了近三十个禅修班,接待禅修人员1500人次。各地招商引进的禅修中心,也应当加强与各大名寺、高僧的交流合作,共同举办高质量的禅修班,推广禅修养生项目。同时大力发展农家禅院、寺院禅房、禅意酒店等多样化的住宿形式,为前来的佛教高僧、向佛人士、白领精英、外地游客提供适合的下塌之选。

5、推广素食文化,开发周边产品。挖掘禅斋美食文化资源,结合佛家经典养生食谱及中医食谱理论,建设高质量的素食馆。以禅斋素食为品牌特色,营造主题鲜明、氛围浓厚的禅意就餐环境。如,在桌子周边放置书架,摆放佛学、历史、健康养生、素食、儿童读物等书籍,使用斋环境更加素雅、自然,富有文化氛围。同时,进一步落实周边产品的开发,充分挖掘当地的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优势,发展禅宗旅游购物产业,向游客提供禅宗文化系列的邮票、禅茶、禅画等旅游纪念品。

6、培养人才队伍,提高服务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旅游人才是我们在发展禅宗旅游时不可忽视的又一要素,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旅游人才队伍,不仅能够提高管理和服务的专业水平,而且能够营造良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要加强对各景区管理服务人员以及导游队伍的培训,逐步提高禅意会所、禅意酒店、禅修中心等高端设施管理者和服务人员的素质,使其熟悉掌握相关的禅宗知识和禅宗文化,从而针对不同种类的客人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成为各景区宣传推广禅宗文化的第一窗口。

宜春的禅宗旅游开发立足于其得天独厚的禅宗文化资源,通过对资源的整合与建设、“禅宗圣地”品牌的打造与宣传,已然在更宽广的群体中具有了更强的影响力。相信随着基础配套设施、购物消费、资源挖掘与整合、个性化的旅游等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必将走出一条具有宜春特色的禅宗旅游之路。
主办:江西省委统战部  江西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 电话:0791-88912913
承办:江西省信息中心 备案号:国家网管中心审批域名的文号